首页

52美脚

时间:2025-05-29 22:12:36 作者: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浏览量:80374

  央广时评 | 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端午临近,民俗游热度持续攀升。来自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龙舟基地”近期搜索量同比上涨216%,“龙舟文化园”搜索量上涨147%,温州、佛山等地成为龙舟文化体验的热门地。同时,随着入境游政策的不断优化,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通过民俗游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民俗文化是文旅产业的“富矿”。今天,民俗文化既蕴含经济开发潜力,又承载文化传承使命,更是打造地域品牌、延伸产业链条的关键抓手。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游已成为激活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譬如,这个端午假期,我们可以在浙江乌镇享受“长街粽宴”,也可以到安徽宏村体验微缩龙舟赛。在福建福州,当地依托龙舟文化推出多条内河游航线,串联起了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和潮流商圈……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游,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供给,更以文化赋能消费场景,为假日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推动民俗游高质量发展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必答题。如今,人们对端午出游的期待,早已超越“吃粽子、饮雄黄酒”等浅层体验,进而追求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与情绪价值的共鸣。特别是今年,端午节与儿童节“喜相逢”,亲子游、家庭游成为出游主力,许多家长期待孩子能在民俗体验中进一步亲近传统文化,这对旅游服务供给侧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讲既好“民俗故事”,又做活“文化场景”?如何让“头回客”变“回头客”,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从现实来看,让民俗游焕发持久生命力,持续形成文旅消费新热潮,让广大游客在可感知、可参与的场景中获得文化滋养,需在特色、品质、文化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民俗游要做好特色文章,避免千篇一律。各地应深挖地域文化特质,将传统习俗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鲜活场景。以“龙舟文化”为例,除观赛外,它可以延伸出民俗表演、手工艺体验、主题美食、文化民宿、非遗“大观园”等多元场景。要避免同质化竞争,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定位,打造独特文旅标识,在市场中形成辨识度和美誉度。

  民俗游要聚焦品质服务,提升体验质感。游客追求的是悠然自得的尽兴体验,而非“人从众”的拥挤喧嚣。各地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建立科学分流机制,避免因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而引发拥堵、安全等问题。提升硬件“硬实力”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服务“软实力”,以品质化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让民俗游从“短暂出圈”走向“持久出彩”。

  民俗游要坚持文化赋能,呵护本真内核。民俗开发要警惕过度商业化稀释文化内涵,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要将民俗游打造成文化传播载体,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互动化项目设置,让游客在体验中感知传统风貌、领悟文化精髓,实现功能价值、文化价值和情绪价值的多维输出。

  又是一年端午至。当民俗基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当传统习俗与现代服务体验同频共振,精彩民俗游必将持续释放活力,为文旅消费注入源头活水,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央广网评论员 文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大学教授李成:要找到应对机制,避免人工智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铁线礁位于中国南沙岛礁北部,是三个沿东北-西南走向的珊瑚礁的总称。尽管它的面积不大,但其地理位置十分敏感——铁线礁往东约2.5海里处,就是被菲方非法侵占的中国南沙群岛的中业岛。

青春不败!郑钦文获得WTA年终总决赛亚军

使城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实现就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与均衡布局,“煤改电”工程压茬推进,老百姓头顶上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这是民生保障的“新疆速度”;

龙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中秋月与超级月亮喜相连

成达万高铁全线有4座8公里以上的长大隧道,光明隧道就是其中一座。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长8648米。一端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境内,另一端位于重庆市开州区巫山镇境内,是成达万高铁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横贯川东平行岭谷间丘陵区,地形起伏大,地貌复杂,地质岩性主要以泥砂岩为主,沿途存在瓦斯、岩溶、破碎带及危岩落石等多种不良地质。

第一视点丨这条路 要坚定不移走下去

“除了风的影响,降雨影响也较强。”孙军表示,华东东部多地将有较强降水,预计10月31日至11月1日,福建东北部、浙江中东部、上海、江苏南部等地有暴雨或大暴雨,其中,福建东北部、浙江东部、上海东南部局地可能出现特大暴雨(250至400毫米)。

台湾老兵大陆庆百岁 离家82年乡音未改

这项粒子物理领域重要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高能所黄燕萍研究员、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金山教授合作并指导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博士生张鹏完成,相关成果论文作为编辑推荐文章,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